本报北京6月3日讯(记者林英、实习生龚雪辉)国家环保总局今天在京发布《199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》。公报披露的情况表明,1997年我国加强了城市和重点区域环境污染的治理,淮河流域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,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。同时,由于人口增长、经济发展给资源带来巨大压力,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继续恶化。
这份由国家环保总局等11部门联合完成的公报从水环境、大气环境、城市环境等方面报告了1997年我国的基本环境状况。
——我国七大水系、湖泊、水库、部分地区地下水和部分近岸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。北方干旱、半干旱地区和许多城市严重缺水。水资源缺乏和水域污染已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。从总体上看,长江、珠江和黄河干流水质尚可,淮河干流和松花江水质有所好转,海河、滦河和辽河水质较差。大淡水湖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,巢湖和滇池污染程度有所加重,太湖有所减轻。
——我国的空气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,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。1997年,二氧化硫、烟尘的排放总量分别为2346万吨、1873万吨。华中、西南酸雨污染严重,华南酸雨污染有上升趋势,北方的图们、青岛等地酸雨污染仍较严重。
——1997年,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,城市人口比例提高。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污染水平,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,但总体继续恶化的趋势有所缓解。城市空气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,部分大中城市出现煤烟、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。城市水污染仍以有机污染为主,污染型缺水城市增多。城市噪声的影响范围在扩大。垃圾围城现象严重,塑料包装物用量迅速增加,“白色污染”问题突出。
公报还披露了1997年我国耕地、森林、草地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领域的基本状况。
国家环保总局同期发布的《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》表明,1997年三峡库区自然生态总体维持原有状态,三峡工程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仍主要局限在施工区范围内,其他不良影响尚未明显表露。在工程建设中,水土保持和绿化工作成绩显著,坝区环境建设基本做到了与工程建设同步。